|
今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其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与此相呼应,以“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为主题的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也由此展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面临挑战的当下,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意义十分重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1970年代初,鉴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导致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相继召开了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为此,1980年联合国根据粮农组织决议,决定从1981年起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名为“世界粮食日”, 世界各国政府每到这个日子都要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如今,40年过去了,世界性粮食安全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统计,2017年,全球营养不足人口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有8.21亿人受到饥饿折磨,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五家机构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在2020年新增8300万至1.32亿。要在2030年前实现 “零饥饿” 目标任重道远。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或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丰”,已经逐步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吃得好”的转变。应该说,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加之自然灾害频仍、土壤退化、水资源匮乏、粮食浪费及农业人口减少等隐忧,粮食问题丝毫不能大意,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我们的饭碗,必须坚决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这是“粮为政首”的第一要务,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在此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充足的粮食生产、充足的市场供应和充足的库存储备,才能真正稳定市场、稳住人心,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挑战。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端牢我们的饭碗,还要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虽然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粮食浪费现象也一直相伴随行,且不论运输、加工和库存等环节造成的浪费,也不说个人家庭里的浪费,单是餐饮浪费就十分惊人。根据相关机构的餐饮调查结果,我国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人每餐93克,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总量为1700-1800万吨,相当于全国粮食产量的3%、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而且,粮食浪费还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粮食安全不能承受之重。守护粮食安全,关乎你我他,制止浪费,厉行节约,人人有责。我们要大力倡导“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理念,人人都应该有所作为,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自觉抵制浪费粮食的行为,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这是我们纪念世界粮食日的最好方式。
|
|